蔼然仁者网

“无趣”的暑假,也没那么糟

“无趣”的暑假,也没那么糟

从朋友圈来看,无趣不同孩子的假也暑假生活,分化是没那很大的。

比如,无趣不用上班的假也妈妈会带着小孩行万里路,体验不同的没那生活,同时不忘把精彩分享在朋友圈。无趣

再比如,假也有些小孩很愿意参加不同的没那主题营,如果家长也愿意为活动费用买单,无趣那么同样小孩可以拥有精彩的假也暑假。

相比之下,没那我们家小朋友的无趣暑假生活比较无趣。造成无趣的假也原因有二,一是没那作为职场家长,我确实不具备陪他实现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好河山的现实条件(好不容易酝酿的出行,也因为街道持续出阳而不得不取消);二是胖宝本人也没有参加多日营的念头,甚至我提议可以报名航空、军事等大多数男孩会喜欢的主题营,他也兴趣不大。

“我就留在暑托班吧”,这是他最后的结论。

很无趣是不是?我本也这么觉得,但我很快也释然了。

暑托班也有体锻、书法活动(隔天安排),但最主要的日常仍然是完成家长布置的作业、看书。一个老师、5个孩子在一个面积有限、相对封闭的小教室里,要说精彩有趣,肯定是谈不上的。

而我之所以释然,是因为我开始意识到觉得,这种看似寻常、甚至有点艰苦的场景,似乎又有助于帮助孩子掌握这样一种能力——适应无趣(至少没那么有趣中)、甚至在无趣中学会坚韧。现在的孩子不缺精彩、不缺有趣,反而可能缺少对无趣以及较长时间无趣状态(以及逆境)的适应能力和忍耐力。

去年读到一篇文章,感觉自己被标题戳到,《中产家庭:本想培养出孟晚舟,但终究都成了姚安娜》。孟晚舟和姚安娜作为个体,各有其闪光点,但在我的内心深处,显然更希望孩子能像前者那样心性坚韧、低调踏实。

但前者强大的内心,显然是熬出来的。相信大部分的成年人都有同感,无趣与熬不完的挫折,才是更为广泛存在的生活常态。

比如,学习是无趣的,学会后可能会觉得有趣。但从学习到学会,得靠自己潜心向学、查缺漏、抠细节(过程大概率无趣)。

又如,大多数的工作也谈不上有趣,至少被拆解成单一任务后不可能样样有趣。可大部分的打工人,还不得逼着自己接受这些无趣甚至艰难,然后在摸爬滚打中继续前行。

所以,“无趣”的暑假本身就是一种历练——不是只有去一个陌生的环境才会遇到挑战,也不是前往营地、参与团队协作才叫历练;日复一日中耐着性子学习、练习、纠错,何尝不是千磨万击?

毫不惭愧地说,我很懂这种“无趣”背后的考验。因为我日常的一部分工作,是运营一个日更、且以原创内容为主的公众号。这份工作做了4年多,虽然我依然挺喜欢这份工作,但也不得不说,期间的很多日子,自己也曾一次又一次地为选题发愁。人会有被掏空感,但就算是没创意、没好点子的时候、不也得要硬着头皮上。

耐着性子、尽己所能地交出好的工作答卷,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,也是我这个平凡的打工人可以构建的唯一护城河,更是我由衷地希望孩子未来能做到的事。

最后想用村上春树在《当我谈跑步时我在谈些什么》一书中的这段话作为结尾:“持之以恒,不乱节奏,对于长期作业实在至为重要。一旦节奏得以设定,其余的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。”

不需要刻意营造困难,就算是寻常生活中的持之以恒与不乱节奏,已属不易;但若真能做到这两点,那么这世上也就没了那么多难的事儿。

和胖宝妈及朋友们一起打怪

金融女民工,家有二男宝

自鸡与鸡娃,一直都在线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蔼然仁者网 » “无趣”的暑假,也没那么糟